“一带一路·旅居文化”国际论坛马来西亚交通部部长、马华公会总会长拿督斯里廖中莱演讲词

 马来西亚贸工部第二部长拿督斯里黄家泉同志

中国驻马特命全权大使黄惠康博士

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文化基金会主席戴小华女士

世界华文旅游文学联会会长、《明报月刊》总编辑兼总经理潘耀明先生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半个月前,我到北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精彩演讲,听他讲解如何携手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看他描绘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真的是如浴春风,得益良多。习主席深入分析形势,提出了发展新路,大气磅礴,远景亮丽,让人精神振奋,信心倍增。我今天荣幸来到“一带一路•旅居文化”国际论坛,感觉上是响应习主席的呼唤,再一次把注意力集焦在一带一路这项世纪工程,并且以不同的视角,仔细观察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当然更重要的是探讨未来。


2.今天的论坛,把重点放在旅居文化,我认为是非常合适的切入点,因为我们可以以点带面,从厘清人与人、人与地多维交叉的关系,确定人格认知,进而实现文化认同。这绝对不是偏面的探索,反而是概括性极为完整的关系梳理,特别是在地群体与旅居住民产生互动、交汇之后,最终可能形成更加丰富和璀璨的结晶,甚至催生一个庞大的跨国“丝路民族”,虽然不是同文同种,却可以存异求同,凝聚在丝路精神之上,让共存共荣,变成有史以来涵盖最广阔地域的新常态。

 

3.我到来会场之前,曾经浏览今天发表报告的学者和专家名单,我肯定这将是一场丰盛的文化飨宴,我热烈欢迎国内和海外朋友的光临,你们的宝贵见解,必然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提供最有价值的参考。譬如,其中一个讲题是关于丝绸之路的蟳埔风情,就让我联想翩翩 。福建泉州的蟳埔村,是古代阿拉伯人后裔的部落,这跟马六甲的娘惹与峇峇,是否有很多相似之处?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4.从历史维度看,世界人口今天分布的情况,可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类一次又一次旅居的结果所影响。据我所知,散居五湖四海的4千万海外华人,有很多是像马来西亚华裔那样,早期的先辈离乡背井,飘洋过海,目的是寻找生计。但是,随着物换星移,落叶归根的情怀逐渐改变,取而代之的是落地生根,遍地开花,“从此他乡是吾乡。”

 

5.根据资料显示,“旅居”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93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社会学派的萧振鹏(Paul C.P. Siu)等人所提出,那时候“旅居”(Sojuorn)主要是指“一个在另一个国家度过了很多年,却没有被同化的陌生人。”旅居者只是居住在另一种文化之中,并没有强烈的意愿融入旅居国的文化。如果以马来西亚的华裔为例子,我们的先辈在国家独立时即进入了“旅居转型”阶段;我们没有被同化,但却不是陌生人,因为我们对母国文化的执着和坚持,最终让我们把中华文化溶入为国家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但是我们证明了母国文化认同与旅居国文化认同,是可以进行有机结合,这也正是我领导的马华公会,始终主张采纳多元文化的原因。这里就是我们的国,我们的家。

 

6.从过境作客到旅居落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古代丝绸之路见证了说不完的悲欢离合,东西文化也因此谱写了最美丽的邂逅:语言互通、饮食交流、物种相传、技术转移,贸易频繁。我们很难想象,我们的先辈如何调整自己和改变环境,然后才对人和地累积起强大的适应力,从此相互依附,把落脚处视为美满的归宿。

 

7.历史也告诉我们,人类的交往过程中,从相识相知到相处,是不断的磨合和反复相互考验。种族的矛盾,宗教的分歧,利益的冲突,政治和意识形态的障碍,交织成引人深思的国际博弈。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文明社会的秩序艰难地订立了下来,基本上就是讲求和平、自由、平等和谋取发展的权利。可是,不论是冠冕堂皇的约法三章,抑或是不明文的潜规则,并不足以保证一方区域的长治久安,因为很多时候,权利的追逐被定格为此消彼长、此长彼消的零和游戏,“利害关系”几乎形成了国际社会无法逾越的沟坎。世界第二次大战之后成形的国际新秩序,经过一甲子的考验和蹉跎,早就到了必须另辟蹊径的时机。感谢习主席,一带一路的横空出世,让我们看到了世界新格局的曙光。

 

8.自从习主席4年前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获得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当然是有充分的理由和十足的吸引力,根本原因就是它因应了这个时代的迫切需求,为全世界人民勾勒出一幅可望可即的美景。借用习主席的话,就是打造和平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和文明之路。请容许我换个角度说,一带一路世纪工程,给国际社会提供了和平之匙、繁荣之匙、开放之匙、创新之匙和文明之匙。一带一路包含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可说是解决诸多问题的总钥匙,它即便不是万能钥匙,至少也是百合钥匙,而习主席就是铸造这串钥匙的总工程师。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9.一带一路之所以叫好又叫座,也是因为它具有普世价值,而且最大程度地包含了普世规则。它提供了一个完善的平台,让沿线国家可以互学互鉴,互利共赢,通过共存共荣从根本上保障和平稳定,制造共赢共享,促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精诚合作。无论从什么角度审视,无论用什么尺度衡量,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应该是最公平不过的,也唯其是公平,所以大家可以乐观展望它可以持久发展,永续经营。

 

10.时代的巨轮不停运转,如果与我们的先辈或古丝绸之路相比,眼下或许可以称为“新旅居时代。”众所周知,现在是信息时代,旅居的含义和份量也随着环境改变而变化,旅居的本质,更倾向于从随机性转为机制化,或者从偶然变为必然。如果说,古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影响,后人是从历史的结局来分析得失,当时沿线国家可能只是不自觉地扮演被动的角色。一带一路则完全不同,它是经过精心规划的跨洲大计,任何国家都可以主动参与。换句话说,千年之后成为美谈的一带一路,是向世界开放,属于全世界。

 

11.历史上最出名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旅居中国30余年。他的游记,述说了他在中国的“百万种”见闻,对推进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作出了永垂不朽的贡献。社会学上的旅居基本上是指跨国、跨境的移民相关的内容,但是从旅游的角度看,旅居也是旅游的一种表现。关于旅居是怎样的一种系统性工程,或是一种思维和方法的讨论,我相信学者专家们会有更好的论述。我个人倒是很乐意看到,研究旅居文化外延的效果,能够在丝路上大放异彩,成为促进沿线国家旅游业的催化剂。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12.古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带一路以“五通”为规,以“三同”为矩,精准擘画人类共同憧憬的美景,同时为迎接未来挑战,奠定了清晰的行动纲领。“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三同”构建的大视野,毫无疑义是奔向幸福共同体的康庄大道。有了“三同”,“五通”必然可以顺理成章地实现心与心的对接。

 

13.心与心的对接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陆上、海上、天上或网上,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的旅居者开拓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同时又缩短了原有时空的距离,使旅居元素发酵得更加淋漓尽致。今天,“旅居者”以各种身份和形态,譬如说,留学生、学者、驻外专才、外交官、跨国企业家、投资者、退休人士等,尽管各人的目的可能不一样,却有必要在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大前提下,从文化上寻找突破口,从文化交流与包容,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认同,共同画出最大的同心圆。只有这样,旅居者才会被接受、被认同,最终才会有圆满结局。

 

1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带一路涵盖65个沿线国家,有足够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更多的玉石成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今天的论坛是一个具有深度的交流平台,我殷切期待大家从多元文化、民族与宗教信仰的大熔炉中,提炼出人文的精华,让真善美成为一带一路永恒的资产。条条大路通罗马,一带一路连天下,我祝愿旅居文化国际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