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任马青总团长
陈宣国 1955-1959
|
1955年马华公会基于社会广泛对马青团的赞许,决定让党的青年组织成立一个独立团体,从”政治、青年及妇女组”划分出来,并于是年在吉隆坡召开首次青年组常年大会。由于多州区域已经设立了马青团,大会便委任陈宣国担任第一届总团长。
1956年党青年组举行首届马华青年组代表大会,并决定改称马青总团。在马青总团号召之下,全国的马青团纷纷成立。马青团除了举办文娱和体育项目,以获得广大青年们的爱护与支持之外,也不忘政治使命,在独立前后所举办的各种选举中,为当时的联盟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于马青当时在申请公民权及选民登记等所付出的努力,更受到群众的赞赏嘉许。
|

第2任马青总团长
谢添瑞 1959-1962
|
谢添瑞于1959年受委接任马青总团长,他成功把马青团带进了组织系统化的新层次。谢添瑞上任后立刻和执委重组团内阵容,并开始和各州分团建立密切的联系,使到全国的马青团皆振奋起来。尤有进者,其他尚未成立马青分团的州属,都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组织起来,马华公会因此呈现一片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马青总团配合马华中央自1960年起便举办一连串的干部训练班,灌输准确的政治思想,培训了一群积极的民主斗士。在这段日子里,我国正准备成立马来西亚,受到国内"反马来西亚阵线"的对抗、国际共产党进行渗透颠覆活动及印尼的从中作梗,马青团站在前线,致力协助安内、群起抗外,充分表现出爱国的坚强斗志与高昂士气。
|

第3任马青总团长
丹斯里李孝友 1962-1963
|
马青团于1962年的第五届代表大会上,正式举行第一次的总团选举。李孝友在这次选举中,中选为马青总团长。李孝友担任总团长期间,正是华社进入人心浮动不安的时期,他带动马青同志与各族并肩合作,负起抗马共的卫国责任。马青团当时上下一心,决不妥协地与左倾的"反马来西亚阵线"周旋到底,并以文字和行动严厉谴责印尼黩武主义。
与此同时,李孝友拟出全面增加马青支团和改组马青团的计划,以巩固组织基础,使马华和马青能够更密切配合迎接任何挑战。同时,马青团也提倡体育活动,发掘和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
|

第4任马青总团长
丹斯里李三春 1963-1975
|
李三春于1963年特别代表大会中选为马青第四任总团长。他致力广招更多年青的知识分子与专业人士加入马华公会,以成为马青团的主干。在担任马青总团长期间,李三春最特出的表现是他把政治涉及的领域扩大,并强调经济能力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李三春于1967年提出一个震撼人心的创议,就是计划发起一个对我党影响深远的"马来西亚多元化合作社"。
与此同时,马青团在1964年配合母体推动我国青年的文化活动上有很大的贡献和成就。这些文化活动是多层次和健康丰富的,藉此把许多迷失方向的男女青年们带进了正途。此外,马青团也没有忽略青年体育活动,并推动多样化的运动项目,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参与。
|

第5任马青总团长
丹斯里陈声新 1975-1979
|
马青团于1975年选出陈声新为第五任马青总团长。马青过去虽然得到大部分州属的配合,可是一些区支团还是处于半冬眠状态。陈声新上任后,即定下首要行动目标,着手复苏那些沉静不动的区支团,以重振马青全国性的声威。
陈声新主张必须与国阵成员党的青年团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对国家事务方面,他坚信马青团可以积极协助政府,促进国家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他更鼓励青年人自由地展开新村与乡区服务的工作,推展更广泛的文化活动。因此,马青团的政治方向重点放在为民服务,不亢不卑致力于争取民族的宏观权益、尽心尽力塑造民族崇高形象,并且不遗余力带领马青团促进各民族青年之间的和谐团结,使马青团从此奠下更加巩固的基础。
|

第6任马青总团长
丹斯里李金狮 1979-1984
|
李金狮于1979年中选为马青团第六任总团长。他领导马青期间,适逢一些种族极端与宗教狂热份子在国内制造不少敏感课题,矛头直指华社,使到马华面对种种政治冲击。可以想象的是,当时的华社如同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中,在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冲击,直教人心不安,也对前景失去原有的信心。马青团惟有无畏无俱地负起纠正施政偏差的使命,奔波于四处,会见各有关部门首长,务求化解所有的棘手问题。
在当时,华社面对极不利的种种因素,需要像李金狮那种理直气壮的声势来领导马青团扮演压力集团及制衡的角色。马青团在李金狮的领导下,"敢怒敢言"之形象鲜明,深得华社赞赏。
备注*1984年马华公会爆发一场党争,马青总团长李金狮被开除,其职位由当时的署理总团长刘文丰取代。刘文丰担任代总团长的时期很短,而且双方的争议扩大,因此这段时期马青团陷入瘫痪的局面。
|

第7任马青总团长
拿督斯里纪永辉 1985-1987
|
1985年的马青代表大会,纪永辉当选为第七任总团长。马青经过那段母体党争的伤痛期间,被搁置下来的马青团务一萝萝,百事有待重振。另一方面,身为总团长,也得从此抛弃过去恩怨,化解旧嫌,致力于弥补因党争留下来的团内裂痕。纪永辉上任后,即宣布马青团的"三化"政策,即"效率化"、"集体化"和"制度化",并设劳工服务中心、举行政治研讨会和设立"马青论坛"。
马青团同时配合马华朝向建立"马华即华社、华社即马华"的政治形象大目标,在全国展开"亲善访问月"巡回。他的任期虽然短促,但也有几项耳熟能详的事绩如"华文电话簿事件"、"更改路名事件"等等。
备注*马青总团长纪永辉在任期期间,由于涉及一场官非,自动卸去总团长职位,由当时的署理总团长江沼湖升任代总团长。
|

第8任马青总团长
拿督叶炳汉 1987-1990
|
1987年,叶炳汉在第廿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上中选为第八任马青总团长。新届总团长当务之急就是带领马青团重新振作起来,同心协力整顿马青的团务。当时冲着马青团而来的课题和气焰,算这时段为最。马青每次仗义执言时,皆被巫统歪曲为挑战马来人的尊严,或有损害他们的感受。因此,叶炳汉主张必须以大无畏的精神,去应付局势的演变和所带来的重大挑战,并应以一致的步伐与行动,贯彻集体化的原则,共赴时艰,迈向时代的政治长征。
总团长强调马青团既是党的先锋队,又是华社在政府的压力集团,必须责无旁贷地针对所有冲着华社而来、刻意刁难的课题仗义执言。此谓"先励其行"的始步。马青团活动在这时刻恢复多元化,并积极与各方交流和推动各项有益年轻人的活动。
|

第9任马青总团长
丹斯里陈广才 1990-1999
|
陈广才于1990年,第廿七届马青全国代表大会上,中选为第九任马青总团长。他上任后即提出马青团必须重新调整未来斗争的策略与方向,以期能更有效地保障及争取民族的权益。马青团在新总团长带领下,强调采取务实态度,通过协商方式解决民族所面对的问题。这并不意味马青已放弃了以往扮演压力集团的角色,而是因为政治最重要的目标是踏实为国为民争取权益。马青因此主张"不逞强"、"不苟且"、"不畏缩"。
九十年代的确可说是马青团再出发的年代。马青不但继承过去的果断精神和英勇表现,严密监督政府的政策,并不时向相关部门反映看法。与此同时,开拓了更广阔的奋发空间,展现了更多元化和具体化的社会工作。更重要的是,随着马青团将焦点放在资讯工艺上,陈广才正式带领马青迈入资讯时代。
|

第10任马青总团长
丹斯里翁诗杰 1999-2005
|
翁诗杰于1999年当选马青总团长。他主张马青应该寻求更广阔的民主和言论空间,并培养华青成为"参与性"的国民。他强调让草根及民间都能"论政、谈政、议政",并致力于把理念化为行动。因此,马青团除了对国内外局势的发展和课题作出敏锐的回应与交涉,更策划及落实各项培育华裔青年规划生涯和终身学习的计划。
马青在这期间协助华裔子弟开拓教育机会的成就是令人鼓舞的,包括通过常年性的活动及途径以协助华裔子弟申请各类政府的奖、贷学金,更积极处理本地大学上诉个案,协助优秀生进入大学及全力安排华裔学生进入玛拉理科初级学院。与此同时,马青也大力推展青少年活动,把活动带上街头,让新生代的华青能够参与健康的活动及达到国民交融的目的。马青也于2003年,追随母体马华,修改马青细则落实总团长任期三届九年的议程。
|

第11任马青总团长
丹斯里廖中莱 2005-2008
|
廖中莱于2005年马青第42届代表大会,中选为第11任总团长,在关系到族群权益的课题上,他强调采取不回避,不挑衅及坚定不移的立场,这是永不变质的马青精神。在反击种族极端言论时,马青领袖高举宪法,呼吁维护宪法,拥抱团结,维护宗教和谐。此外,马青也反击凯利事件和"华人寄居论",要求有关人士解释和国阵采取行动对付。
廖中莱认为随着新时代的来临,马青必须行政专业化和年轻化,以继续招募,汇集,积蓄,组织,规划,培养和运用年轻力量,引导这股力量为党国的建设作出贡献。配合这个理念,马青修改细则纳入U35条文,以实现马青年轻化。此外,马青积极广招党员,推动阳光青年,广招华裔警员,发动四驱车车队远赴中国交流,使得大马扬威海外。
在廖中莱任内,马青不止"敢怒敢言","敢作敢当",同时也做到"有勇有谋","有情有义",以达到扮演压力集团和建构集团角色。马青为播歌版权事件呛声,积极跟进国家政策,维护华语为华小教学语文,此外也配合母体在多次补选身处冲锋陷阵。
马青团在新任总团长的领导下,即锁定"1个目标,6个纲领"作为马青的工作纲领。马青属下的各局,积极举办活动以落实这些目标,团结的力量得以充分发挥,展现马青魅力。
|

第12任马青总团长
拿督斯里魏家祥 2008-2013
|
魏家祥于2008年中选为第十二任总团长。在魏家祥领导的马青完成“男女一家青”计划,并于2013年5月20日获得马青中委会一致通过下调团员年龄上限,即从45岁降至40岁。届时的马青除了回到创团时马华青年不分男女的精神,也为马青的领导层创造一个全新的格局。
马青在魏家祥领导时代,恰逢马华遭受两场大选的挫败,接下来连续发生一些冲击华社政经文教的争议性、影响种族及宗教的和谐关系课题,魏家祥领导的马青面对这方面的挑战,仍秉持着“不做强权应声虫,要做民意急先锋”的路线,继续扮演捍卫我党与华社权益先锋的传统角色,对任何侵犯华裔权益和感情的政府政策或公开言行,无论是来自国阵或民联的政府和人物,都无畏无惧、绝不缄默以对,而是予以抗衡。
华社最关心的国家课题之一,莫过于教育,所以在魏家祥领导的马青透过总团教育局及技职教育局,深入民间协助华社争取更多教育契机,积极地为我国华裔学生解决棘手或不公平政策的疑难杂症。魏家祥当时也是教育部副部长,他秉持我党为华教斗争的精神,在母体支持下努力不懈地为华教争取应有权益。
魏家祥与华教组织合作,拿出具体数据及证据,与教育部长及总监理论,纠正当时教育系统出现偏差,特别是华小面临严重师资短缺和华小拨款。不但如此,他也因大学教育遴选制度出现问题,帮助许多无法进入国立大学及大学预科班的华裔优秀生成功上诉。马青也因此在教育方面,受到华社的器重。
|

第13任马青总团长
拿督张盛闻
2013-2018
|
2013年马青年龄上限下调至40岁和落实“男女一家青”后,拿督张盛闻也在同年中选为第13任总团长。面对“年轻化”的马青,拿督张盛闻率领新的领导层,毅然提出“新时代”改革倡议,冀望输入更多专业政治问政的新血,打造焕然一新的马青。
拿督张盛闻接棒领导的马青,适逢马华连续经历2届大选的惨败,进入创党以来的最低潮,也是流失最多年轻人支持的时期。但拿督张盛闻并没有因此气馁或退缩,反之带领大批的团员走入基层,在全国展开“倾听人民之旅”,勇敢地走入民间,仔细聆听人民对政府或对我党的批评与期许,尤其是年轻人的声音。
在我党致力捍卫中庸之道时,拿督张盛闻与团员无畏无惧地抨击那些发表极端或种族言论的朝野政党领袖。此外,拿督张盛闻积极推广马青的电子期刊《立新》,供党内一个思想激荡与理性论政的平台。
为鼓励青年积极投身于蓬勃发展的农业领域,拿督张盛闻领导的马青成立“马来西亚青年农民合作社(青农社)”,希望藉由集合人力、物力和资金,推广、协助年轻人在农业领域发展。同时青农社也协助社员展销本身的农产品,开创自身的农业品牌,提升我国食品的素质和安全。
|